书名:春日相见
作者:北倾
文案:
年轻男人,被她的脚步惊扰,循声望来。这一侧首,风声涌入,吹鼓起他的宽袍。他敛目,手腕轻垂,原本松松垮垮缠在腕间的念珠瞬间坠下,将袖角重新压了回去。
他身后,一座颜色极其绚烂的彩绘佛像,半面残缺,并不似平常所见的法相庄严满目慈悲。那雕塑状若修罗,而他盘膝而坐,像极了虔诚的信徒。
就在了了看向他的那一刻,他也抬眼看来。
那一眼,亦正亦邪,似穿透废墟,满目妖冶。
他持紫檀佛珠,轻捻珠粒,木珠相触间,声音低沉,淡淡警告:“闲人勿入。”
她似一瞬坠入红尘,遍历人间。
疯狂心动。
注:
1、男主拜师学艺(学佛雕),从小寄养在寺庙,并非真和尚。
2、文中会涉及对彩雕、壁画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、背景及历史文化的描述。
3、想到了再补充。
# 卷一:沙漠萝卜
楔子
了了13岁那年暑假,因母亲出国表演,被送到了在塔卡沙漠修复壁画的父亲身边。
那一年,她吃过的沙子比她这辈子喝过的西北风,还要多得多。
烈日灼灼,炙烤大地。
上午刚过,沙漠腹地就已似火炉。遍地黄沙,滚烫得像是一把把烧熔的碎金,隔着一层鞋底仍烤得人双脚赤红。
了了抱着一摞饭盒,一路保持百米冲刺的速度,一头扎入稍显阴凉的石窟内。
这里的每个洞窟都有自己的编号,了了从头走到尾,拐入尽头一个编号为167的洞窟内。
洞窟里到处搭建着木架,空气中颜料与木质的味道混杂,难闻得有些刺鼻。
了了摘下防晒的面巾,环顾四周洞窟里空无一人。
本该等着她来送饭的了致生,不见人影。
她正打算抱着饭盒出去找找,刚迈了几步,一道清悦低沉的声音叫住了她:“你把饭放下吧。”
嗯?谁在说话?
了了循声抬头。
离地约五米左右高的木架上,有一着宽袍僧衣的年轻男人正盘膝坐在佛像前。巨大的佛像眉眼低垂,目含悲悯,但因年久失修,面部有多处颜料脱落,斑驳残杂,缺失庄严。
他握着一支画笔,正在为佛像补色。
正午炽烈的阳光从他背后的窗棂中透出,将他白色的轻裟穿透得如同振翅的薄翼,只剩一团模糊的光影。
了了下意识眯起眼睛,试图看清他的五官。
对方却以为她并未听见,手中动作一顿,低头看来。
他转脸的刹那,光线变幻,佛像眼中涌入大量光点,似瞬间退去了朽败,有了灵魂,庄穆地俯视着人间众生。
而他,坐在那尊半面残缺的佛像前,双目微阖,眼神淡漠,似被佛像凝视的修罗,不见慈悲,满目厌倦。
他看着了了,神情冷淡地又重复了一遍:“你把饭放下吧,了先生去提交修复日志了。”
壁画的修复工作既琐碎又繁冗,它像是一场由时间和空间引起的慢性病,需要清理、填塞、粘合及补色等层层工序,才能恢复曾经的鲜明与绚丽。
由于流程过于繁杂,每个洞窟都有单独的修复日志,需定期提交,方便核查。
他这么一说,倒是唤醒了了了脑中早已模糊的零星记忆。
今早,了致生出门前,除了说要去研究院交修复日志一事,还把信箱的钥匙塞到了她的枕头底下,嘱咐她取了信就立刻送过来。
结果那会她半梦半醒的,愣是一句也没听进去。
研究院距石窟近百公里远,加上地处沙漠,路险难行,这一来一回,别说午饭了,连晚饭都未必能赶得上。
了了白跑了一趟,不禁懊恼。原想再问问了致生是什么时候走的,抬头便见那小师父用画笔蘸碾上少许颜料,正沿着佛像修补过的泥膏缝隙点染涂色,如画皮般,将泥塑的血肉逐渐填补缝合。
那心无旁骛的模样,她实在不好意思出声打扰。
反正下午还得再送一趟信,到时候再说吧。